「168斷食」等間歇性斷食法,斷食因其容易執行的法年特性廣受減重者的青睞。不過,實驗間歇性斷食是揭曉減重否為最佳的減重策略?《美國心臟協會》(AHA)近期所發布的最新研究指稱,減少每日總熱量攝取的美心「熱量限制飲食」,或許是臟協网站tag系统源码更有效的體重管理方式。
該研究由美國匹茲堡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共同發起。會曝研究團隊召集來自美國馬里蘭州與賓州的效果健康成年人,共550名平均年齡約51的不事受試者參與試驗。初步評估結果顯示,斷食BMI較高的法年受試者為非裔美國人、年長者、實驗黑格源码患有第2型糖尿病或高血壓者、揭曉減重教育程度較低者、美心運動較少者與蔬果攝取量較少者。臟協
研究團隊建立名為「Daily 24」的應用程式,供受試者詳實記錄24小時內的睡眠狀態、起床時間與進食時間。透過該應用程式,研究團隊可以得知受試者第一餐至最後一餐的間隔時間、從甦醒後到第一頓餐食的間隔時間,以及最後一頓餐食至就寢間的間隔時間等3項數據。
經由6年的phpstudygetshell源码數據蒐集與分析,研究團隊得出以下結果:
1. 受試者平均第一餐至最後一餐的間隔為11.5小時、自甦醒後到第一頓餐的間隔為1.6小時,從最後一餐到就寢的間隔時間為4小時;平均睡眠時間則為7.5小時。
2. 經歷6年的數據蒐集,發現進食時間的差異與體重變化「無關」。無論是起床至第一餐、第一餐至最後一餐,以及最後一餐至睡前皆是如此。
3. 該研究並沒有發現體重變化劇烈者,其體重變化與進食時間存在關聯。
4. 在6年的atomic源码隨訪中,每餐攝取500-1,000大卡、甚至超過1,000大卡者,與整體體重增加有關;而每餐攝取少於500大卡者,與體重減輕明顯有關。
根據資深研究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Wendy L. Bennett的說法,儘管限時飲食法廣受減重者歡迎,但長期以來學界一直無法確定限時飲時法對減重的效益為何。而此次研究更證實,相較於間隔時間,新手源码進食的「頻率」與「份量」更可能決定減重的成敗。
Bennett指出,學界對於間歇性斷食的體重與血糖控制,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此前刊載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研究即指出,採取8小時進食時間限制者,減重程度並沒有增加;且內臟脂肪、血糖等生理數值的變化,與正常人的改變並無二致。
不過,Bennett強調,此研究仍有樣本數不足的問題,且該試驗屬觀察性研究,作者無法得出減重與限時飲食法之間的因果關聯,因此無法證實間歇性斷食是無效的減重策略。未來的試驗須納入更多樣化的人群,以及詳細探討進食時間與進食頻率間的複雜作用。
縱然間歇性斷食未必是最佳的減重方法,但是對於大多數有心減重的現代人而言仍有優點。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指出,一般人若採取節食、斷食來達到體重控制,往往容易因疲倦、饑餓感或情緒暴躁而放棄。間歇性斷食除了減少了饑餓與暴躁感,也有助於使新陳代謝回到與日夜規律一致。
另外,不少研究發現,夜晚進食可能會增加體重上升與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喜歡在半夜吃零食的男性,也顯示出更高的心臟病風險。間歇性斷食的另一個好處是促使人們選擇維持更長飽足感、但熱量密度更低的食物,較不會在減重過程中被剝奪飲食樂趣。
哈佛大學醫學院提醒,除了採取間歇性斷食之外,更重要的是維持飲食均衡,多吃全穀類、堅果、豆類、蔬果,不只有利體重控制也可降低心臟病風險。要注意的是,不建議追求過於快速的減重效果,每周減輕0.5-1公斤的速度,較有機會持續減重並減少復胖。
另外,如果本身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服用血壓藥、心臟藥物等族群,限制熱量或斷食可能具有危險性,可能造成體內鈉、鉀等體液失衡,引發心血管意外事件。這些族群要實行飲食控制之前,務必諮詢專業醫師與營養師意見。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潮健康)
延伸閱讀:
·間歇性斷食「從這時段開始吃」多瘦2.3公斤! 血壓、情緒改善也有幫助
·168間歇性斷食反變胖? 那是因為大多數人都犯了這2個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