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ars-Java网络编程源码分析
2.TARS 染色日志|收集记录特定日志
3.Tars-C++ 揭秘篇:9 Tars协议解析
4.Tars框架在Ubuntu上的源码部署小结
Tars-Java网络编程源码分析
Tars框架基本介绍
Tars是腾讯开源的高性能RPC框架,支持多种语言,解析包括C++、源码Java、解析PHP、源码Nodejs、解析开源上市加速源码Go等。源码它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解析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稳定可靠的源码分布式应用,并实现服务治理。解析
Tars部署服务节点超过一千个,源码经过线上每日一百多亿消息推送量的解析考验。文章将从Java NIO网络编程原理和Tars使用NIO进行网络编程的源码细节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Java NIO原理介绍
Java NIO提供了新的解析IO处理方式,它是源码面向缓冲区而不是字节流,且是非阻塞的,支持IO多路复用。
Channel类型包括SocketChannel和ServerSocketChannel。ServerSocketChannel接受新连接,accept()方法会返回新连接的SocketChannel。Buffer类型用于数据读写,分配、读写、在线工具 源码下载操作等。
Selector用于监听多个通道的事件,单个线程可以监听多个数据通道。
Tars NIO网络编程
Tars采用多reactor多线程模型,核心类之间的关系明确。Java NIO服务端开发流程包括创建ServerSocketChannel、Selector、注册事件、循环处理IO事件等。
Tars客户端发起请求流程包括创建通信器、工厂方法创建代理、初始化ServantClient、获取SelectorManager等。
Tars服务端启动步骤包括初始化selectorManager、开启监听的ServerSocketChannel、选择reactor线程处理事件等。
Reactor线程启动流程涉及多路复用器轮询检查事件、处理注册队列、获取已选键集中就绪的channel、更新Session、分发IO事件处理、处理注销队列等。大逃杀游戏源码
IO事件分发处理涉及TCP和UDPAccepter处理不同事件,以及session中网络读写的详细处理过程。
总结
文章详细介绍了Java NIO编程原理和Tars-Java 1.7.2版本网络编程模块源码实现。最新的Tars-Java master分支已将网络编程改用Netty,学习NIO原理对掌握网络编程至关重要。
了解更多关于Tars框架的介绍,请访问tarscloud.org。本文源码分析地址在github.com/TarsCloud/Ta...
TARS 染色日志|收集记录特定日志
作者|Eaton 导语|程序猿/媛日常开发中,记录日志是基本操作。然而,面对特定用户的日志收集,一般记录方式难以满足需求。TARS 框架中引入染色日志功能,能优雅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染色日志的原理、功能,并演示如何在 TARS 中利用染色日志进行特定用户日志的收集与分析。背景
在复杂业务场景中,追踪特定用户行为至关重要,比如处理用户反馈、测试新功能等。传统日志记录方式往往难以在海量日志中快速定位特定用户信息。情侣ps头像源码TARS 框架中染色日志功能的引入,旨在解决这一难题,实现特定用户行为的日志高效收集。染色日志初识
染色日志是一种标记特定需求的过程,使整个调用链中的上下文信息得以连续传递,如同标记染色一样。通过此种方式,特定用户日志被单独打印并集中收集,便于在单一位置进行检索与分析。TARS 染色功能概述
TARS 框架支持染色日志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指定特定用户号码,如 QQ 号为 ,自动对后续与该用户相关的所有调用日志进行染色,确保关键信息的实时可查。染色日志初体验
TARS 染色日志支持主动与被动两种开启方式。通过实例演示,本文将分别介绍如何在 TARS 中主动与被动地开启染色日志功能。主动打开染色日志
主动方式允许在发起请求的客户端业务代码中直接打开染色日志开关,实现日志的实时收集与分析。被动打开染色日志
被动方式则在服务端预先设定染色条件,通过判断传入的参数自动开启染色日志功能,无需修改客户端代码,页面 管理系统源码实现非侵入式日志收集。添加特定逻辑
在服务端,可以为染色的用户添加特定逻辑,如判断请求用户是否染色,执行额外处理,实现更灵活的应用场景。总结
TARS 染色日志功能,通过高效日志收集与分析,优化特定用户行为追踪。主动与被动两种开启方式,满足不同场景需求。通过添加特定逻辑,进一步拓展使用范围,如灰度发布等。TARS 框架以高性能与易用性,为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构建提供强大支持。 欢迎访问 TARS 官网及源码,获取更多资源与技术支持,加速数字化转型之路。Tars-C++ 揭秘篇:9 Tars协议解析
深入探索Tars-C++的世界:揭秘9号协议解析的艺术
在Tars服务架构中,数据的交流与处理如同一场精密的交响乐,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本文将带您领略Tars协议的奥秘,揭示其在服务端与客户端交互中的关键角色。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服务端。在TC_EpollServer中,NetThread扮演着监听与连接的桥梁,通过Epoll机制,每一个NetThread都与客户端建立连接。数据的流转从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开始,经过序列化后,被放入r_queue,随后由ServantHandleThread接手,处理并分发结果到s_queue。这就像指挥家调度着每一个乐器,确保信息的有序传递。
客户端的异步处理同样引人入胜。CommunicatorEpollThread的数量可自定义,而AsyncThread的数量则根据配置动态调整,如默认的3到。客户端请求在序列化后,会被存入ReqInfoQueue,等待异步处理,然后将结果优雅地返回给用户。
Tars协议,作为数据的编解码规则,是通信的核心。它就像一种魔法,能够将客户端的请求转化为服务端能够理解的指令,再将服务端的响应转化为客户端可读的数据。这个过程包括客户端到服务端的序列化,服务端处理,再反序列化回客户端,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
深入Tars RPC源码,我们可以看到服务端如何将处理后的数据打包到ResponsePacket结构中,这个结构会根据协议版本进行细微的调整,确保前后端的兼容性。而客户端的解析工作则是在TcpTransceiver的doResponse函数中完成,通过对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进行读取和ProxyProtocol::tarsResponse的反序列化,将复杂的信息分解为易于理解的响应。
为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调试,Tars提供了易于编译和调试的示例代码。只需下载相关代码,进入tup目录,执行特定的命令,就能体验到从数据发送到接收的全过程。这对于理解Tars协议的实际运作大有裨益。
在深入解析Tars协议的细节和追求高性能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数据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还洞察了如何优化性能瓶颈,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和稳定。这包括对Type和response数据结构的精细设置,以及如何在ResponsePacket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中进行优化。
本文只是触及了Tars协议冰山一角,后续的内容将更加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算法优化、错误处理机制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实现高效稳定的通信。让我们一起揭开Tars-C++的神秘面纱,领略其在现代分布式系统中的卓越表现。
Tars框架在Ubuntu上的部署小结
经过一系列尝试,我成功在Ubuntu上部署了腾讯开源的RPC框架Tars,这里记录下主要的部署步骤和遇到的问题。1. 源码部署的准备
首先,按照官方文档,需要安装必要的依赖包,包括gcc, glibc, bison, flex, cmake, ncurses-devel和zlib-devel,Ubuntu的安装命令如下。紧接着,我为了主从节点间的数据库连接,选择在本地安装MySQL 5.7,参考官方文档通过APT安装。2. MySQL配置与权限设置
为了远程访问,需要取消MySQL的bind-address设置,允许其他机子连接。在MySQL 8.0中,这一步可以省略。设置好用户的权限,包括授权和刷新配置,确保从节点可以连接。3. Tars框架安装
依赖安装完成后,从Github或Gitee下载Tars源码,分别在tars和app目录下进行安装。框架默认安装路径为/usr/local/tars/cpp。部署TarsWeb时,需手动调整目录名,并配置数据库连接。4. 部署实践与问题解决
从单机部署到主从部署,我遇到了数据库IP问题和Web管理平台的日期设置。框架部署成功后,Web模块需用pm2管理,可能需要调整用户权限。初次启动时,可能会遇到关于数据库日期的错误,通过调整Web设置或等待时间解决。5. 成果与总结
经过一系列调整,Tars框架最终在Ubuntu上成功部署。虽然过程中遇到不少挑战,但通过实践和学习,我已经能够熟练配置和管理。从单机到主从的部署过程,让我对Tars有了深入的理解。